技术库
Technologies
针对于“痰热互结”“痰气互结”“外感风热”“肺热阴虚”证型 医生使用反馈良好 “痰气互结”“梅核气”针对性治疗
一、内容摘要
推广技术项目的意义、内容及目标(限500字内)
目前部分西医医生处方中成药对中医证型理解不够深入,而大多数患有咽喉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导致咽喉痛的患者,对疼痛或症状没有足够良好的认知导致疾病诊断偏差。容易导致患者使用药物不对“证”,进而贻误病情。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咽喉疾病的中成药种类非常多,医生在选择时参考的标准和指标存在差异,进而难以评估如何科学用药。金嗓系列中成药分为金嗓散结、金嗓利咽、金嗓开音、金嗓清音四个品种,分别针对于“痰热互结”“痰气互结”“外感风热”“肺热阴虚”证型导致的咽喉不适或咽喉疼痛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以上品种上市均已30余年,医生使用反馈良好,患者积累了一定的口碑。特别是金嗓散结在治疗证型为痰热证的声带小结、息肉有良好的使用历史、口碑及循证。金嗓利咽是目前治疗“痰气互结”“梅核气”少有的针对性治疗药品。
因此,我们希望在各级医院召开咽喉疾病“同病异治”分证型诊疗技术项目开展,使医生在诊疗咽喉疾病时更精准。比如通过不同形式技术分享,积极推广咽喉疾病的不同证型特征,体征指标,患者状态,科学用药等。根据不同“证型”的疾病,细化治疗,让医生对不同证型咽喉疾病有明确认知,合理规范化处方用药。
二、推广技术简介(限3000字以内)
(一)推广的目的、意义
(主要介绍该技术在疾病诊疗与健康促进中的作用,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咽喉疾病的大多数患者主要以咽部不适、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进院就诊。相关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等流行性疾病导致的咽部不适发生率较高。具体如: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感染、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及用嗓过度等。针对上述疾病,临床治疗时往往采取抗菌或抗病毒治疗方式,或激素+抗菌抗病毒口服药品治疗。中成药在使用时,由于部分药品组方固定,不便于医生对证处方。因此,我们针对于金嗓系列药品做了以下专家共识及临床应用综合评价。确保药物在治疗时有证据可循,疗效确切有依据,疾病恢复快,症状恢复迅速。
预期社会效益在于帮助医生精准处方,细分病种,精准用药,单一症状,单一用药,综合症状,联合用药,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理论,将临床观念更准确的传达至医生,协助其治疗不同的证型的咽喉疾病或治疗不同证型疾病导致咽喉不适患者,从而产生临床获益。通过不同宣传推广方式,也使患者更好的认识咽喉疾病,“咽喉痛”的不同中医证型,促进其更精准的选择用药,用对药,更好的缓解患者痛苦。
预期的经济效益在于该项目有助于金嗓系列不同品种针对不同证型治疗的临床观念被更多医生接纳,可推动耳鼻喉头颈外科诊治工作的发展,且因其药物经济学良好而使患者在治疗时节省开支。
(二)研究现状
(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附参考文献。)
项目背景:目前治疗咽喉疾病中成药的处方多为国内研究和使用。根据米内数据显示,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咽喉用药排名Top20中,清热药品占据主导地位,但多次与耳鼻喉科专家沟通,表示咽喉疾病的患者证型有很明显的差异,需要使用清热药品的患者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还需要精准辨证。选对处方。而目前市面已上市的产品多为“苦寒凉”的清热之品,所以需要针对咽喉疾病的不同证型患者,推荐使用不同治疗原则的药品,发挥中药“同病异治,千人千方”的精准治疗优势。目前金嗓系列(金嗓散结、金嗓开音、金嗓利咽、金嗓清音)为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品种,部分为医保品种、基药品种。这些产品经历了30余年的临床使用,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应用口碑。但是,良好的中药治疗理念应需要有一定的传承性。因此,我们设立推广项目的前期,以研发角度,进行了产品的循证补充。例如专家共识、临床综合评价、临床循证研究等。
米内数据库咽喉用药中成药院内数据
(2)项目循证:金嗓系列产品目前已展开了专家共识、临床综合评价以及部分区域临床使用案例文献研究报道等循证材料的归集。其适应症如下所示:
品种 | 功效 | 适应症及证型 | 证据来源 |
金嗓散结胶囊(丸、颗粒)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化痰 | 热毒蓄结、气滞血瘀形成的慢喉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黏膜增厚)及由其引起的声音嘶哑;“痰热互结”证 | 说明书、专家共识、临床综合评价 |
金嗓利咽胶囊(丸) | 燥湿化痰、疏肝理气 | 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声带肥厚等属痰湿内阻、肝郁气滞型者;“痰气互结”证 | 说明书、临床综合评价 |
金嗓开音胶囊(丸、颗粒) | 疏风清热、利咽开音 | 风热邪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见上述证候者;“外感风热”证 | 说明书、临床综合评价 |
金嗓清音胶囊(丸) | 养阴清肺,化痰利咽 | 肺热阴虚所致的慢喉喑,慢喉痹,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慢性喉炎,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肺热阴虚”证 | 说明书、临床报道 |
金嗓系列载入临床指南及教材
产品名称 | 收录标准名称 | 撰写单位 | 类型 | 收载内容 |
金嗓散结 | 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 医诊疗方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 临床路径 | 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血瘀 痰凝证推荐中成药 |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专业书籍 (含教材) | 常用药物-常用中成药 | |
常见眼耳鼻咽喉科中 成药手册 | 科学出版社 | 咽喉科用药 |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 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 病临床实践指南·急性 咽炎 |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 体标准 | 指南 | 急性咽炎肺胃热盛证推荐中成药 | |
金嗓散结胶囊(丸)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专家共识 |
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强推荐 | |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用药指南 | 中国新药杂志 | 指南 | 声带息肉患者或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改善嗓音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
金嗓开音 |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 病诊疗指南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指南
| 急喉喑推荐中成药 |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 病诊疗指南—急喉痹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急喉喑推荐中成药 | ||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 义·耳鼻咽喉疾病分册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急喉喑推荐中成药 | ||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专业书籍 (含教材) | 常用耳鼻喉中成药 | |
常见眼耳鼻咽喉科中 成药手册 | 科学出版社 | 咽喉科用药 | ||
金嗓利咽 |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专业书籍 (含教材) | 常用药物-常用中成药 |
常见眼耳鼻咽喉科中 成药手册 | 科学出版社 | 咽喉科用药 | ||
金嗓清音 |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专业书籍 (含教材) | 常用药物-常用中成药 |
常见眼耳鼻咽喉科中 成药手册 | 科学出版社 | 咽喉科用药 |
(3)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精准医疗观念的逐渐深入,与中医“辨证施治”主旨观念的有机结合。如何将精准医疗运用在临床,推广至临床,是中医学界目前面临的新课题。整体观、系统论正是传统中医特色所在。而针对于相似疾病表现相似症状,而根据中医证型不同采取不同治法,则恰恰满足了未来个体化医疗使用中成药的理念。因此,在以往的基础研究之上我们推广此技术,开展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活动,力求在患者咽喉症状的缓解以及咽喉疾病的诊治中,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更精准的治疗用药。促进耳鼻喉头颈外科治疗方法更科学、更全面、更精准的发展。
(三)工作基础
(推广单位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和保障条件。)
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拥有五十余年制药历史的陕西省优秀企业。公司始创于1969年,2001年10月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16年7月加入远大医药集团。公司GMP生产基地占地290亩,拥有胶囊剂、片剂、丸剂等8条生产线。生产的喉科产品金嗓散结、金嗓开音胶囊等是中医喉科临床指南、耳鼻喉中医教材等收录产品。金嗓系列产品被“中国质量万里行”评委全国质量安全知名品牌;被中国医药协会、《商务时报》评委十佳咽喉用药。企业多次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公司重点产品金嗓系列围绕耳鼻喉科的临床需求,为临床医生提供质量优良的咽喉用药,其中金嗓散结品种被誉为“声带小结的天然‘手术刀’”。我司喉科产品以期临床应用历史积淀,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使用历史,且能够科学进行咽喉疾病“同病异治”分证型诊疗的知名医师群。因此需借由本项目,将咽喉疾病的精准诊治观念进行技术推广。
金嗓系列咽喉用药已上市多年,积极参与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学会举办的耳鼻喉头颈外科会议,积极与临床专家进行交流。目前在耳鼻喉科医生群体中也取得了较好的认可度。但是如何进行合理使用、选择用药,值得进一步宣传与推广。
三、推广技术内容
(主要包括技术要点及指标,安全性、有效性分析,与现有技术水平对比分析,推广技术难度、效益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等。)
(1)咽喉疾病主要治疗手段及存在问题:目前咽喉疾病的院内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激素等口服药品或输液进行治疗。国内其他企业目前重点关注清热剂中成药的产品,组方相对固定。而中医咽喉疾病病因复杂,导致医生在处方时灵活性不足,可选择的品种较少。院外主要以患者自主选择购药为主,其对于咽喉疼痛或症状的病因了解不清,更容易导致用药失误,贻误病情,甚至质疑药品的疗效。
(2)技术要点及指标:耳鼻喉科及相关科室专家对咽喉疾病及症状的病因了解不清晰。需要进行推广和介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更低,需要医生精准指导用药。
(3)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现有推广技术主要存在于单纯的医生指导,取决于医生自身的水平。部分医生在治疗时可能存在中医药知识的欠缺,致使用药存在偏差。我司推广项目主要以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具有良好用药经验的专家作为经验分享主体。通过分享、讨论、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临床处方案例的解析,具有良好的推广安全性和科学性。
四、推广应用方式
(一)主要技术方案
(从技术层面叙述如何实现推广工作目标,包括推广方案、工作计划等。)
2023年6月-2025年6月。连续两年,每年在重点区域举办6场技术推广会;每一期邀请重点医院的副主任以上专家作为分享者。邀请区域的主治以上,耳鼻喉科、呼吸科、儿科等医师参加交流。通过线下讲座结合线上分享等多种方式,使参会专家在临床处理咽喉疾病或相关症状时更好的对不同证型疾病进行精准处方和治疗。
(二)组织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推广队伍、实施措施、财务配套等各方面的管理。)
组织领导由申报方委派一名对接人作为申请负责人。利用当地的资源,如医院的电教室、学习室或会议室。邀请耳鼻喉科、儿科、呼吸科等科室,经常面对咽喉疾病或需要治疗咽喉症状的医生参加。推广队伍包含学术专员和医学专家构成。按照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规划落实。
五、推广单位可提供的条件
(主要包括技术推广所需的人员、物质及设备等条件,以及可向接受单位提供的优惠条件。)
为了顺利的促进项目开展,推广单位可提供学术经理(专员)等3名人员,全程配合推广会的正常开展和提供必要的产品循证资料、文献、基础资料等。
申办方可以邀请国内耳鼻喉相关领域具有临床使用经验的专家作为推广会主席及分享专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申办方可在线下分享会后提供试用的样品。
申办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线上平台资源。
六、接受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描述接受单位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相应保障条件及人员技术条件等。
免费提供能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室至少连续时间为4h,相应的硬件设备、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安排1-2名人员配合。
七、既往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包括本技术已经推广应用的情况、获得的奖励情况等。)
1.《金嗓散结胶囊(丸) 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金嗓散结目前在声带小结、息肉方面已得到专家共识推荐。
2.《金嗓开音制剂治疗急性咽炎/喉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金嗓开音制剂目前治疗急性咽喉炎,临床评价结果为A类。且综合评价分值较高。
3.《金嗓利咽丸/胶囊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金嗓利咽目前治疗慢性咽喉炎,临床评价结果为A类。且综合评价分值较高。并且在治疗“梅核气”疾病具有独特疗效。
4.金嗓散结、金嗓开音、金嗓利咽、金嗓清音研究文献检索数据约300余篇。主要涵盖临床案例报道论文,体外研究论文,综述性文章等。
八、推广任务与目标、考核指标
(一)工作任务、目标
(主要包括定性、定量两个部分。定性的内容应概括推广工作预期效果的几个方面,定量的内容应说明预期效果的程度和范围、可评估。)
(1)准备阶段:确定接受单位,并根据接受单位目前面临的主要证型咽喉疾病患者细化分享主题及内容。确认单位的等级与交通便利度。确认是否需要补充线上等推广方式。确定技术推广会议的主题、参会人员、分享专家。
根据推广会主题,邀请发言专家,确定时间,确定场地、资料及设备。
根据推广会域邀请咽喉疾病高发区域专家以及对咽喉疾病中医分证型治疗需求的专家进行分享交流。
(2)分享专家:邀请的分享专家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从疾病发生具体特征、目前阶段的患者流主要症状讲述发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及发病指征、目前诊断及治疗主要的方式方法;中医咽喉疾病分证型治疗的科学性;以往在诊疗过程中收集到的病例分享及处理方法;患者预后情况分享以及遇到该类证型如果形成及调整诊疗观念。
(3)问题交流:邀请的专家可根据目前遇到的患者情况与发言专家进行交流提问。
(4)达成效果:交流专家能够在后续治疗时,明确咽喉疾病分证型治疗。积累病例数量,积累临床经验,合理处方中成药。
(5)结果落实:汇总不同证型形成案例分享手册汇编或科研文献。
(二)考核指标
(指标应系统、完整,可查、可测,具有成果的依附形式或载体,客观可检查,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1)指标1:相关参会专家情况(签到表、现场照片、会议纪要)
(2)指标2:技术分享会后答题,综合评估分值超过80%为合格。
(3)指标3:收集病例累计数量,一年内重点技术接收者对咽喉疾病“同病异治”合理处方用药病例分享数量总体不少于50篇有效分享。
(4)指标4:撰写的相关论文数量
九、推广计划进度
(计划进度与目标。需划分工作节点,明确关键的、必须实现的节点目标。)
策划阶段:了解接受单位目前的整体患者流情况,推广区域患者流情况。与接收单位制定针对于区域特点的技术推广主题和方案。
准备阶段:根据接受单位需求邀请分享主席、分享专家及参会专家名单;确定配套方案落实条件;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资源协调;发布参加邀请函及准备相关物料等。
实施阶段:学术专员与接受单位“2+2”模式配套组建后勤保障组;专家按照1+2模式组建分享组(即至少1名主席,2名讲者)。专家按照30+N模式组建参与推广会。
验收阶段:按照上述关键指标进行考核。
产出阶段:积累金嗓系列产品临床应用案例;撰写科研论文;为临床咽喉疾病治疗提供应用参考及高级别证据。